发布日期:2024-12-17 17:44 点击次数:126
极目新闻通讯员邓国欢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患者、医生和医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11月26日晚,同济医院的医学大咖与200余名青年医生、医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话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责任。
在讨论中,青年医生和医学生积极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于医者精神的理解和困惑。医学大咖们则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分享了对新时代医者使命与责任的深刻见解。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青萍、陈孝平、于世英、张存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教授总结好医生的“三不计较”:不计较时间,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病人身上;不计较金钱,尽可能用最少的钱为病人治好病;不计较一时得失,把眼光放长远,不害怕眼前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针对很多年轻医生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的现象,陈孝平不断提醒学生们,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打好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我国超声医学先驱者之一,90岁高龄的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张青萍教授来到了现场。他满怀感慨地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医学超声领域刚刚起步,当时超声波的应用还仅限于形态学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作为医生,都深感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使命,渴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我们决心全力以赴,探索这一新兴医学领域,将这项新技术推向前进。从最初的妇产科应用开始,超声技术逐渐扩展到了肝脏、肾脏、心脏等多种器官的检查与诊断。”
“未能如愿选择理想的专业,如何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这是许多医学生面临的困惑。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主任张存泰教授分享了他中年转换职业道路的经历。他提到,在40多岁时,他从心血管内科转向了老年医学科工作。结合之前的心血管专业背景,他将血管衰老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2023年,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同济医院成立,并牵头制定了《血管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2023)》。
肿瘤科是折射世间人情冷暖最多的地方之一。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同济医院肿瘤科于世英教授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说道,在疾病面前,病人和医生就如同掌舵者与摇橹人,共同驾驭着生命之舟。只有双方携手合作,才能确保生命之舟不偏离航向。这种合作,不仅是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也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深情厚谊。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表示,医学大咖与青年医生、医学生关于职业精神的探讨是医学人文教育“务实”的体现,对于青年医生和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人文教育在培养青年医生、医学生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坚力量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将其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
活动现场
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外科医生,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分享了他的感悟:“好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正如裘法祖院士所说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此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临床技能,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以创新和奉献的精神为医学进步贡献毕生力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群医闪耀——同济医院迁汉人物志》新书发布仪式。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撰写序言。同时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的倾情推荐。书中记述了同济医院迁汉前后的大师名医们“一心赴救”的从医诊疗事迹,分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四个部分,收录了裘法祖等46位同济名医,以及呼吸内科梯队、妇产科团队行医济世的杰出事迹。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介绍了该书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